ETC不停车收费技术在80年代就慢慢的开始兴起,90年代之后开始在世界各地推广使用。受网络通讯技术落后和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国内发展缓慢。中国是从2000年左右才开始在部分高速公路段做试验,那时候车流量小,对ETC没有需求,仅仅是进行一些技术试验而已。
如今,随着高速公路里程极大延长,私家车数量激增,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自驾旅游、过节时返乡的也慢慢变得多。私家车通过高速公路出行时,经常会在收费站造成严重拥堵,这与人工收费通道效率低下、速度慢不无关系。因此催生了对ETC的迫切需求。
2007,交通部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实施了ETC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进行ETC试验,并在2010年顺利完成。在示范工程中实践证明,ETC能解决收费站拥堵、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为扩大ETC示范工程成果,2014年3月,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全国ETC联网工作,加快实现全国ETC联网。
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又下发了通知,加快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高速公路一路畅通,多项举措进行ETC推广。通知要求各省在2019年底前ETC安装率要达到80%以上。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各地政府和银行积极推广ETC车载设备。
随着国家政策号称,各地大力推广,ETC逐渐走进了有车一族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们用的慢慢的变多,可是我们对ETC工作原理了解的却不多,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其工作原理。
在ETC系统中,我们安装在汽车上的设备叫电子标签,英文名字是OBU(是英文On Board Unit的缩写),通常安装在前挡风玻璃内侧后视镜背面。高速公路ETC车道上方的天线,一般安装在车道正上方5.5m高度,英文名字是RSU(是英文Road Side Unit缩写)。
当安装ETC的车辆通过ETC车道时,OBU与RSU采用短程通信协议(DSRC)进行双向通信和数据交换,OBU把存储的车辆识别信息等发送给RSU,RSU接收后通过数据处理后,自动识别车辆,进行计费、扣费,发送信号给机械装置抬杆放行。
虽然,通过ETC车道时间很短,实际上系统后台已完成了大量数据处理和运算,包括OBU与RSU多次通讯,系统后台与数据库中大量车辆信息对比,辨别车辆信息识别真伪等。
以前的圈存式ETC通行卡,通过车道时完成计费扣费,并写卡片的芯片。现在推广的ETC一般只完成计费,扣费是与银行进行结算,从OBU办理时绑定的银行卡或信用卡中扣除,这也是为什么以前的通行卡必须先圈存(存钱并圈存,写入芯片),现在的ETC是先通行后付费。
概况一下,ETC工作原理简单说就是,车辆通过ETC车道时,ETC车道的RSU识别车辆信息,通过后成费用计算,把通行费用计入账单,然后银行与公路部门对账后,从对应银行卡扣费。因为OBU与RSU通讯时间很短,系统运算速度快,这样车辆通过ETC车道比通过人工缴费要快得多。
以上就是对高速公路ETC工作原理粗略地介绍,ETC能大幅度减少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