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二号神树再现三星堆人宇宙观

来源:斯诺克电视直播    发布时间:2024-08-07 11:10:07

  7月23日,“匠心妙手——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正式开幕,展示近一年来三星堆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

  记者从三星堆博物馆获悉,三星堆二号青铜神树经过文物修复专家的跨坑拼对和相关科技团队的助力,已成功实现数字化虚拟复原。即日起,在“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上,观众将看到虚拟复原的二号神树风采。

  在三星堆博物馆,观众往往震撼于镇馆之宝——一号青铜神树的高大华丽。相比之下,二号青铜神树的残件看上去就相形见绌。那么,二号神树原本是什么模样呢?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介绍,三星堆二号神树的底座和两截主树干主要出土于二号坑,两截主树干的树枝相对完整,和一号神树一样,枝上也站有立鸟。但考虑到二号神树残缺部位很多,因此并没有启动修复。果然,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再次出土了不少神树残件,这让二号神树复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三年多来,三星堆的考古和文保专家通力合作,根据神树的造型、纹理以及断岔口等信息特征,对神树碎片进行了比对和重组,基本确定至少有30多块残件来自二号神树。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这些残件最终“长”成了高达2.88米的神树。

  在数字化虚拟复原的二号神树展示视频中能够正常的看到,二号神树和一号神树一样分为3层。它的底座有3个立面,每个立面各有一跪坐青铜人像,双手虚握于胸前。底座之上,神树树枝分为3层。只是相较于一号神树树枝的柔和下垂,二号神树的枝干外张上翘,每层枝干上有3只神鸟立于树枝顶端。二号神树整体体量比一号神树要低1米左右,造型和一号神树略有不同。相比一号神树上神鸟的镂空工艺,二号神树上神鸟全部为实体浇铸。

  三星堆青铜世界里的神树,反映了三星堆人怎样的精神世界?在古代文献《山海经》中,神树有建木、扶桑、若木等多种。三星堆出土的神树,能对应《山海经》里的神树吗?

  “目前来看,三星堆的一号神树,对应的应该是《山海经》里的神树若木,二号神树对应的则是神树扶桑,暂时还未曾发现建木。”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表示。

  三星堆一号神树,树枝下垂,造型柔和,九枝上均有立鸟象征太阳或负日金乌,顶端残缺。在孙华看来,它应该象征的是西边的若木,“若木又称细柳,与三星堆一号神树的造型以及寓意恰好对应。”而二号神树,孙华认为就是东方的扶桑。“二号神树树枝上翘,因为它是桑树的枝,和下垂的细柳枝条自然不同。当然,它们都是太阳或负日金乌栖息之处,所以二号神树上同样铸有神鸟。如此一来,这两株神树一东一西,恰好还原了三星堆人的宇宙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东有扶桑,西有若木,太阳轮流飞到天空中,不断给人间带来光芒……”三星堆人以杰出的青铜铸造工艺和浪漫的艺术想象力,将神话的世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目前,三星堆出土文物数量巨大,三星堆二号神树尚未展开真正的拼接和修复。未来,将严格根据相关要求制作文物修复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复后再展开修复工作。

  据新华社成都7月23日电(记者 童芳 施雨岑)三星堆考古又“上新”!23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玉石器“生产车间”找到了!这是“考古中国”重点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重要进展。

  位于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揭示古蜀文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生动实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为世界感悟东方文明打开了一扇窗。

  这是三星堆遗址首次发现手工业作坊。用新材料来实证三星堆玉器、石器等原料的来源问题,解答三星堆古城功能布局等系列问题,是三星堆考古研究重要一步。

  2022年至2024年,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与玉石器生产加工相关的遗存,经专家初步判断为玉石器“生产车间”,年代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500年至3400年,比三星堆祭祀坑的埋藏年代更早。

  在三星堆月亮湾燕家院子附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考古勘探,陆续找到高等级建筑基址、灰坑、灰沟、石器生产加工遗迹等400多处,出土陶器、玉器、石器等4000多件。

  这一玉石器作坊遗址地处一块已被保护起来的空地。记者在现场看到,“生产车间”距离三星堆8个祭祀坑以北约一公里,距离1927年三星堆首次被发现的燕家院子玉石器坑直线米。

  新出土的文物,包括玉石器原料、坯料、废料、残片、成品,形成早期手工业较为完整的链条,初步判断新发现为玉石器作坊。

  “‘生产车间’的发现,将揭开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玉石器原料来自什么地方、制作流程与工艺技术如何、生产流程和流通方式等谜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说。

  从“发现”到“解读”,未来还将寻找青铜器生产作坊等,进一步揭开古蜀文明的“面纱”,为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据新华社成都7月23日电(记者 康锦谦 童芳)新发现建筑基址和手工业作坊分布、朝向呈现明显规律,新确认三星堆古城水门、城门……记者23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一系列新的考古证据说明:距今3000多年前,三星堆古城已有清晰城市规划。

  三星堆遗址面积约12平方公里,遗址的核心区域是一座古城,四周建有高大的城墙。虽然城墙部分区段在历史上已经遭到破坏,但考古学家根据对现存城墙的勘探,仍复原出城址的基本格局:三星堆古城城址面积约3.6平方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

  该朝向与之前发现的青关山宫殿,以及2022年至2024年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高等级建筑基址和玉石器作坊基本保持一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许丹阳介绍,坑内文物的摆放方位也与整个三星堆古城的朝向基本保持一致。

  “这一切绝不是巧合,显然是古人有意为之。”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和记者说,三星堆古城的主轴线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也是古蜀人民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结果,参考了当时的自然山川走势。“如此布局一方面便于生产生活取水用水,另一方面又便于利用水路对外联系,体现出先进的城市营建思想。”

  通过考古学家持续努力,目前三星堆古城平面布局已经基本清楚:城邑北依沱江的支流鸭子河,悠悠的马牧河从城内蜿蜒而过,北边有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南边有祭祀区,多座城门和出入城门的道路将都城与周边联系起来。

  “继良渚、二里头等早期都城遗址后,对三星堆古城布局规划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又一次展现了中国古人在城市规划上的智慧和实践能力,显现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孙华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最新文章
  • 首页
  • 产品中心
  • 联系我们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