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哪怕人到了老年也不会放弃学习。学习是为提升自己的素质,技能,丰富自己的精神,让自己活得更加通透、有意义。
知识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在任何一个年龄段我们都不可放下学习的脚步,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现如今人们的思想觉悟慢慢的升高,慢慢的变多的老年人重新捡起了书本,想要与当代年轻人一决雌雄。
最好的战场自然是我国每年的6月7日、6月8日的高考日。每年这样一个时间段,无数的考生怀揣着对大学的向往、对未来的期盼跨入了考场,其中大部分为十八九岁的少男少女,但也夹杂着一些大龄考生。
原来高考的战场只属于年轻人,自从国家鼓励人们“活到老学到老”,开放高考的年龄限制后,一些对高考抱有遗憾的老年人也重新回归了战场。
河南就有这么一位71岁的农村老人,为了圆自己的梦想,五次奋战高考,最终如愿考上大学。这本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但是在一位老师看来却是属于浪费公共资源的行为。
这位农村老伯名叫柳玉春。自幼家境贫寒,出生在河南滑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在他那个年代,很多家庭连解决温饱都是件十分艰难的事,至于接受教育更是难上加难。
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仅能学习完小学的课程,就要辍学回家干活替家中减轻负担。柳玉春就是这里面之一。
虽然明知自己不会一直沿着学习的道路走下去,但是柳玉春在小学期间对待学习还是非常刻苦,认真。白天在校园好好学习,下午放学后就要做一些喂猪喂鸡等的农活。
一到秋收季节,地里的庄稼等着往回收,收回来还需要晾晒。此时的柳玉春更加没时间学习了。
时间一晃,柳玉春的小学生涯结束了,校园生涯也随之结束了。辍学之后的柳玉春,并没有自暴自弃。白天帮着家里做一些农活,到了晚上,就开始打开收音机,跟着里面的内容开始读书认字。
就这样时间慢慢过去了,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高考制度才被恢复了。此时已到而立之年的柳玉春心动了,他一直有一个读书梦,他想要靠知识改变命运。
此时距离高考仅仅只剩下一个月了,而柳玉春虽然一直没放弃学习,但是只有小学文凭的他,参加高考无异于自讨苦吃。
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报名了,在仅剩的一个月中,柳玉春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初期的落后,并不是靠短短一个月的努力就能弥补的,最终柳玉春仅取得了320分的成绩,距离录取线还有一大截距离。
首战失利的他并没放弃高考,准备来年再战。可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却至今未曾结婚生子。家里人已经不允许他这么任性下去了,要求他立马回家,成家立业。
拗不过家里人的意见,柳玉春还是乖乖地回家了,在父母安排下与当地的一位姑娘喜结连理。成家后就要担负起家庭的重任了,为了生计柳玉春没时间再去学习,再备战高考了。
在工作一段时间积攒了一些积蓄后,柳玉春自己当起了小老板,创办了一个小厂房。可惜由于不善经营,厂房很快倒闭了,他也变得负债累累,妻子忍受不了他也离去了。
没有了周围人的束缚,柳玉春那颗高考的心又蠢蠢欲动了,恰逢此时国家已经解除了高考的年龄限制,他再一次踏上了高考的战场。
他的第一志愿是河南大学。奈何多年脱离校园生活的他,在知识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不足,第一年仅仅只考了180分,距离河南大学的录取线很有大的一段距离。
面对如此巨大的鸿沟,柳玉春并没放弃。经过又一年的学习后,他的高考成绩涨到了249分。这一次的进步让他看到了希望,他依旧没放弃自己的第一志愿。当第三次的高考成绩出来后,他的分数却降到了220分。
经过多次考试落榜,再加上自己确实已经老了,相比较年轻人来说在体力和反应力方面确有不如。他降低了自己的要求,他将目光转移向了专科学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五次高考结束后以249分的成绩被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所录取,彼时的已经71岁了,也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该校“最大龄”的学生。
多年的夙愿终于得到了满足,柳玉春的内心是特别高兴的,周围的人们也纷纷祝贺他。但是却有部分网友不赞同他的这种行为,认为他的年龄确实太大了,应该安稳待在家养老,还做什么大学生啊。
其中更有一位老师评论道:这种行为完全是在浪费社会的公共资源。当然更多的人对于大爷的这种行为是持赞成的态度的,在网上力挺大爷,让其坚持梦想,继续学习。
每一所学院都有固定的录取名额,按照报考人员的分数择优录取后,下面的人就会被淘汰。这位老师可能是认为柳玉春挤掉了本该属于他人的学习机会,才会愤愤不平。
可是一位71岁的老人,只有小学知识基础的老人,在高考的战场上竟然击败了一位十八九岁的孩子。那么这位孩子又有什么好埋怨的呢?
在如此优异的条件下,你没有将心思放在学习上,整日吃喝玩乐,最终抱怨别人剥夺了你的受教育权利,岂不是贻笑大方?
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不分贵贱、不论贫富、更不分年龄。现如今的教育环境慢慢的变好,但却有许多不懂事的孩子不愿意受教育,被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诱惑所吸引,想早早地步入社会体验一下。
那些孩子要知道,你现在嗤之以鼻的机会,是我国七八十年代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梦想啊,甚至于现今还有很多地区的孩子享受不到教育,没改变命运的机会。愿所有孩子都能懂得教育的不易与重要,更愿将来有一天,所有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