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青海同仁:热贡艺术点亮金色谷地 生态富民成就高原百业

来源:斯诺克电视直播    发布时间:2024-07-03 14:54:10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黄南3月16日消息“我们正在筹划唐卡数字中心建设,把老一辈唐卡画师的精妙技艺通过声音、画面等现代化手段记录留存下来,这将是我们学习唐卡绘画、传承热贡艺术非常宝贵的资源。”完德尖措说。

  同仁,藏语称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远近闻名的热贡艺术,就因发祥于此地而得名。

  在同仁,家家有画室,户户有画师。唐卡是热贡艺术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历经岁月沉淀和传承创新,已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特色产业。

  “热贡艺术”的繁荣,是同仁市探索高水平发展之路的一个侧影。近年来,在青海省产业“四地”建设的战略布局下,这座坐落在甘青川三省交会地带的古老城市焕发生机,特色文旅强势起步,农畜产业创新发展,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从同仁市区驾车出发,沿着隆务河一路向北,行驶六七公里,便来到了位于隆务河东侧的隆务镇吾屯村。一路上,唐卡画苑、唐卡工坊、唐卡博物馆林立,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热贡龙树画苑便是其中之一。

  出身于唐卡艺术世家的完德尖措,是当地有名的唐卡画师,也是热贡龙树画苑的负责人,专门传授唐卡绘画技艺。他每年出资200万元,把170名家境困难的孩子培养成唐卡画师;曾游走世界,为一些唐卡画师的作品找销路,500多户家庭因此解决了就业问题。

  完德尖措授人以渔的故事感动了全社会,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2023年1月,完德尖措受邀出席央视春晚,给全国人民送去高原的新春祝福。

  “我希望培养更多的唐卡画师,这不但可以帮助更多人致富,更能够推动唐卡艺术的传承,推动热贡文化产业的发展。”完德尖措说。

  色彩艳丽的唐卡,所需绘画颜料全部采用珍贵的矿物材料磨制而成,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色泽依旧艳丽明亮。

  在历史的长河里,唐卡画卷经久不褪。唐卡技艺的传承却因科技的发展,慢慢的变“立体”。

  “吾屯村有将近50位年迈的唐卡画师,他们有着精妙的唐卡绘画技艺。为了使这些宝贵的技艺留存下来,我们将通过视频口述实录,系统地收录记载他们的唐卡绘画技艺。”在正在建设的画苑唐卡数字中心,完德尖措和记者说,他还计划开通网络直播,线上讲解热贡艺术的知识,普及艺术理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艺术。

  今年26岁的藏族姑娘桑吉措是完德尖措的徒弟,也是画苑中为数不多的唐卡女画师之一。

  “我17岁的时候来到画苑学习画唐卡,学会了画底稿、上色、染色、勾粉、勾线,并且有了稳定的收入。画唐卡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事业。”如今,桑吉措和弟弟斗拉关却都在画苑学画唐卡,稳定的收入使桑吉措一家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2013年至今,热贡龙树画苑培养了528名学徒,已经出师的画师有358名,直接和间接带动2000多人从事唐卡绘画艺术,有的画师年收入达十万乃至百万元。

  随着慢慢的变多的人加入,雕塑、堆绣、酥油花等10余种热贡艺术表现形式在保护中得到了传承,在传承中得以不停地改进革新,并惠及了当地群众。

  据同仁市非遗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完麻加介绍,目前,同仁从事热贡艺术产业的有2万余人,热贡艺术成为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内核。

  从热贡龙树画苑出发,记者沿着隆务河岸向西北方向行驶,经过一段盘山路,便来到了同仁黄乃亥乡日秀玛村。

  “最近我们在忙着计算分红,这次分红村民将拿到6000元至18000元不等的金额。”先卡加是日秀玛村党支部书记。说这话时,他正在饲草料储备库查看“压缩饼干”的数量和储备安全。

  “压缩饼干”,指的是日秀玛村的特色农畜产品——饲草料。牧民将夏秋两季的麦草通过现代化技术加工后,打包压缩成长1米左右、宽0.5米左右的饲草料方块,大多数都用在冬季牛羊的喂养,解决冬季草场不足的问题。

  “我们村的‘压缩饼干’是用青甜1号燕麦做的,麦秆长,果实多,牛羊吃了长得好。”先卡加说起村里的特色饲草料,赞不绝口。

  日秀玛村地处同仁脑山地区,这里高寒干燥,山大沟深,交通闭塞,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村里曾经有不少土地撂荒。

  “土地贫瘠,缺资源缺技术,每天想破了头都不知道该怎么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先卡加说起村里之前的情况时,颇有感慨。

  2021年,同仁实施饲草产业振兴行动,黄乃亥乡为日秀玛村争取6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通过耕地、劳动力入股的方式,日秀玛村建起饲草料储备库、设备储备库及配套基础工程,实现播种、收割、加工、销售、储备一体化、机械化、规模化。这不仅解决本乡的冬季牛羊“口粮”问题,也支撑起同仁市牛羊养殖户饲草的保障。

  3283亩燕麦、2000多亩黑青稞、300多亩油菜,日秀玛村还将村里土地整合起来耕种,全村249户村民全部入股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收割的燕麦、青稞、油菜等被二次加工销售,日秀玛村一步步将传统的“种地”做成了“产业矩阵”。

  “现在我们村有饲草生产加工及储备库,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有黑青稞、豌豆、油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在同仁市区有特色美食体验直销店,今年我们还打算做黑青稞酒加工,不断拓宽我们的产业道路,壮大村集体经济。”说起未来的打算,先卡加干劲足。

  先卡加和记者说,村里一直在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他最关心的是如何把有关三农工作要求变成村里的行动。“现在我们村里的产业刚起步,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觉得我们村肯定会一步步实现振兴。”

  在小小的日秀玛村,村民们这两年一起探索打破传统耕作方式,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用金黄的“压缩饼干”铺垫起了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在同仁3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样的创新和探索还有很多。

  “我们因地制宜,打造了融乡土气息、民间传统文化、特色农牧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8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和4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乡村建设模式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和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同仁市委书记旦增说。

  结合地区资源,同仁全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饲草料加工、牛羊养殖、荷兰豆种植、黄果梨加工等多种特色农畜产业蓬勃兴起。2022年,同仁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做大做强生态有机农牧产业的道路上,步伐愈发矫健。

  临近黄河,有山有水;多民族共融,有文化、有美食。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让同仁发展特色文旅产业有了底气,也吸引许多人慕名来到这片高原热土,投资创业。

  初春的同仁,气温依旧在零度以下徘徊。此时还不是当地的旅游旺季,但在芊桑别院,工作人员慢慢的开始忙碌,为马上就要来临的旅游季做准备。

  “2017年,我从外地第一次来到同仁,感觉好像穿越了一样,这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氛围,像一个理想家园。”芊桑别院创办者赵延洪这样形容对同仁的初见印象。

  这份美好的感觉,让赵延洪有了一个冲动的念头。“我们想打造一个属于青海、属于同仁的‘不夜谷’,就像北京怀柔‘雁栖不夜谷’一样,成为人类走出城市,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赵延洪说。

  心动是行动的催化剂,转眼6年过去了,如今,由赵延洪负责的两家特色民宿已经在同仁落地。

  “很多来自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游客利用互联网平台认识了同仁,找到了我们的民宿,专程来这里享受高原风光,探秘热贡艺术。”赵延洪说。

  目前,芊桑别院慢慢的变成了同仁小有名气的民宿,10多位当地群众在芊桑别院从事管理、服务等工作。今年,赵延洪还计划培训村民把自家小院改造成为特色民宿小院,一起发展乡村旅游。

  地处黄河沿岸的同仁,黄河一级支流隆务河穿城而过,给城市增添了些许柔和温润的水韵。河岸上有古朴的民宿住宅,也有特色美食小店,有灵动的苗木花丛,也有林立的高楼。

  同仁的魅力,不止于此。很多人也喜欢驾车离开同仁市区,寻找百变的山水黄南。

  这里有巍峨的阿米夏琼雪山,也有独特的双朋西丹霞地貌,有葱郁的麦秀林场,也有辽阔的瓜什则草原。广袤天地,眼前皆为风景。

  蓝天、碧水、净土成为同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文旅资源富足的同仁,让很多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2月22日,黄南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黄南州《政府工作报告》中为同仁谋划了一个远大的发展前途。未来的同仁将会是一个集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热贡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和5A级景区多项荣誉于一身,“颜值”和“内涵”双向提升的高原城市。同时,黄南机场、西成铁路黄南段、张汶高速同赛段等交通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中,同仁正在努力拉近与全国的距离。

  同仁市委书记旦增满怀信心展望:“未来,同仁市将充分挖掘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努力实现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进一步把同仁建设得更加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有情怀。”

  无论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山山水水,只要回想起来,老家同仁的美和魅依旧如此生动。

  早春时节,寒气未尽。麦秀山清幽,隆务河悠长。“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国家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同仁市春意渐浓。

  同仁地势南高北低,河谷川地、低山沟壑、高山牧场渐次呈现,夏琼山高矗云间,隆务河蜿蜒北去。

  隆务河是黄河一级支流,在藏语中,人们将它称为“隆务格曲”或“格曲”,意为“九条溪流汇集而成的河”。它的支流麦秀河与扎毛河在麦秀山脚下汇合后滋养着同仁境内曲库乎、隆务、保安等乡镇,留下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享誉盛名的“热贡文化”,最后经隆务峡,汇入黄河。

  几十年来,同仁从未停止过古城隆务东、西两山植树造林以及母亲河生态治理的脚步。经过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如今,环抱古城的两山已绿树婆娑,清澈见底的母亲河穿过谷地,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崭新画卷别样美丽。

  如今,每到夏日傍晚,人们便沿着掩映在林间的硬化路爬山散步,或驾着汽车一路驶向山顶,俯瞰镶嵌在河谷的古城隆务,领略家乡之美。

  同仁,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藏、汉、回、蒙古、撒拉等多民族在这片谷地休戚与共,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交相辉映。

  蜿蜒曲折的隆务河水依城流过,生活在热贡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因隆务河水的滋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民族艺术瑰宝——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藏乡六月会、土族於菟舞、热贡藏戏、同仁刻版印刷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省位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多、旅游资源最为集中、最具文化多样性的“富矿区”。而闻名遐迩的热贡艺术,更是以那精湛的绘塑技艺,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广大民众的青睐,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往踏查游览。

  近年来,同仁抓住机遇,大力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给农牧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同仁是一本厚重的书,记载着我儿时鲜活的记忆,书写着现实光彩的篇章。它深藏在青藏高原,散发着熠熠光辉,吸引着世界关注。

最新文章
  • 首页
  • 产品中心
  • 联系我们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