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呼的“风车”有全然不同的两种:一种是运用风力驱动的机械设备,即风力机,好像在荷兰特别有名;一种是运用风力扬除糠秕的农业机械,它是老底子必备的大型传统耕具,祖国各地都遍及运用。
本文所说的是后一种风车。由于大多数都用在扇稻谷、麦子、玉米等,故又被称为“扇谷机”或“扇车”;因它的重要部件电扇安装在柜子里,又称其为“风谷柜”;因它的电扇是用手摇的,还有“手摇风柜”之称。其称号有许多,不再一一列举。
一台风车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最上部是贮谷器,一般是斗形的,上口大、下口小,便于盛满谷物后逐渐往下漏。下口底部有个调理漏口巨细的设备。漏口大,漏速快,谷与杂物别离的质量会变差;漏口小,漏速缓,别离的质量就好,但干活的速度慢了。
右部是呈圆形的风柜,风柜的正中是进风口和转轴。浙东一带的风车往往在转轴上装4片或6片转叶,北方的多装8片转叶;转轴延伸出风柜外部的是一个摇手柄,用其滚动叶片发生风力。风柜的左部与贮谷器下口相接,当风柜的风与漏下的谷物笔直相交后,“存实去浮”的效果便发生了。风柜体积占了全车的一半或更多。
中偏左部其实是风与谷物相交后、谷物与杂质的“别离腔”,其上端是漏口,其下端是谷物的终究出口。浙东的风车多为一个出口,有些当地的风车设有两个出口,或是平列,或是对出。离风柜较近的出口,流出颗粒丰满(较重)的谷物,较远的出口,流出颗粒欠丰满(较轻)的谷物。
《天工开物》被称为世界上首部关于农业、手工业出产的综合性作品,作者宋应星,初刊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书中就有“风车”的介绍,且从插图上看,其形状与现在南边的风车并无二致。阐明风车于明代现已老练。
我的乡友徐文良是个有本领的老木匠,他说,早年风车匠是从新昌一带过来的,自己不敢制造风车。听说一般木匠修理过的风车,其扇谷效果也会变差。想必风柜、转叶、别离腔等部件的巨细、间隔、视点等,必定具有杂乱的函数联系。代代相传的风车匠们虽不明白函数,但他们把握了与这一函数值最接近的经历数据,然后把风车造得灵活、好用、高效。这便是“每种工匠各有一巧”的道理。
迄今,我已拍照了300多幅不同风车的相片,其间有石板砌搭成的,它又分为固定式的和可移动的,石板风车之粗笨可想而知。而轻浮细巧当属铁皮风车,几年前还在批量制造呢。
浙东的风车,有的能够拆成两节:右边是风柜,左面是贮谷器、别离腔、敞口。风车运用时,两半兼并,用插销固定,不用时两半拆开寄存,规划甚是科学。此类风车又名“八脚风车”,而一般的风车多为四脚。
北方和西部地区的风车风柜很大,柜腔外面有许多铆钉固定,显得更可靠,它多为“无脚”,直贴地上,但下有垫木。我想这与当地人们要扇比稻谷更沉的玉米、大麦有关。
现在,我拍照风车的重点是调查写在风车上的文字。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说,“发掘到有文字的古物,是咱们最激动的时间”。并非一切风车上有文字,若有,一般是写在其正立面上。
其间,“存实去浮”“激浊扬清”最恰当、最有意味,风车的效果不便是存实去浮和激浊扬清吗?做人、干事相同需求存实去浮的风格。
“积玉堆金”是对辛苦劳动后的夸姣期盼。扇谷是粮食进仓前最终一道工序,颗粒丰满的谷物如金玉般宝贵。而风车用得越忙,谷物“络绎不绝”,阐明劳动越有效果。
写着“激浊扬清”的风车,购置者是“尚志堂”。曩昔风车是大型耕具,并非一切农家能置得起,很常见的是由祠堂出资购置,族内挨家挨户运用。这台风车的购置年月为同治六年(1867年)夏月,是我拍照的制造较早的风车;“存实去浮”风车是“一九八六年秋季造”,是我拍照的风车中制造较晚的;“延陵郡(堂号)”风车是民国十四年本家三户合办的;“积玉堆金”风车是光绪辛巳年(1881年)的产品……
有些风车上的文字有层层叠压的痕迹。一台摄于慈城的风车,第一层是墨字“前锋43”,第二层是红字“红旗8队”,第三层也是“红旗8队”,改用黄漆,反映了风车在当年出产队分合中的易主情况。
慈溪长河德和糖坊主人诸焕善是“非遗”传承人,他出产以“线板糖”为特征的多种芝麻糖。他有台风车大多数都用在扇芝麻,我详尽调查后发现,风车上盖有一方小小的墨色印章,但笔迹含糊无法识读成句。据主人介绍,这是光绪戊戌年的车,章是风车制造商的印鉴。印鉴上大约有30个字,首先好像是“余姚××坊”字样,然不能承认,结束“风箱”二字却是非常明晰。它为我供给了两条待考证的信息:一,或许其时余姚就有风车坊(长河镇1954年前属余姚县)。二,“风箱”可能是风车的别称。
最让人称奇的当属画龙描花的风车。几年前在慈溪杭州湾生态农庄看见一台通身画满云龙的风车。面板上共画了四条龙,其间贮谷器的斗板上有一条,形状如清朝黄袍胸前绣着的“正龙”,还有三条是腾飞的“行龙”,别离画在风柜等面板上。此外,每根档上都画了白云。
在慈溪天元古董街,我还见过一台特其他风车:斗板上画的是言无不尽的钱币,“别离腔”面板上画的是“穆桂英挂帅”图,其他部位装点的是花卉图画,看上去很漂亮。
多少代、多少年传下来的风车,至今仍偶见运用,风车的生命力之强在传统大型耕具中罕见,不得不敬服古人的才智。